一般的人,在學校學了技能後,就是進入職場一邊工作一邊學習
有人是朝縱向的學習,就是越學越專精,越深入
有人是朝橫向的學習,就是越學越廣博,越開放

每個人都知道,在自己的工作上,專業很重要
但是若是太專精而缺乏很多橫向的學習
在變化如此快速的世界中
其實隱含著不小的風險性

我記得以前曾讀過喬傑立經紀公司對5566這個團體的培訓原則
經紀公司要求5566每個團員
在五大演藝領域都要去發展。五大領域包括:

1、演唱
2、舞蹈 (開演唱會)
3、主持
4、演戲
5、創作

他們入團不久,就被要求每一個月都要表演一個主題
來訓練他們演藝事業的多角化

我想經紀公司這樣子的培訓
就是為了給他們先載好救生圈,讓他們在演藝圈浮沈時
至少都能繼續漂著
等到突然一個大浪來了
他們熬久終於紅了,身價就一夕水漲船高了!

這樣的規劃,讓他們很辛苦,但是無形中讓他們什麼通告都能接
當唱片事業不理想時,他們可以開演唱會
這時當初苦練的舞蹈基本功就顯得很有用了
( 團員中的孫協志本來是一個台語歌的偶象唱將,並不擅舞蹈 )
當演唱會的收益不如預期時,團員便各自朝主持與戲劇方面去發展

大家別誤會,我不是5566的粉絲
我只是一直很喜歡研究演藝人員奮鬥的故事而已
因為演藝人員是最標準的S象限的人
屬於不紅就得挨餓的工作者

許多人愛笑5566是台灣土偶像
但是大家愛嘲笑的台灣土偶像
背後幫他們規劃演藝生涯的經紀公司
似乎比我們大多數人服務的公司
來得有深度,來得前膽多了吧!

喬傑立經紀公司在剛開始培訓這些年輕人時
就給了一個適當的視野
讓他們認知到,要在演藝圈生存下去
要具備許多的才能才行

 

大家想想自己的公司
除了要大家責任制,要大家加班不支薪
要大家盡忠職守
公司的升遷系統,是否讓你有機會作職涯的轉變呢? 

 

 

許多藝人剛出道,是偶像,是模特兒
當面臨到瓶頸,也是要學習換跑道
曾也聽說,不會說台語的演員
為了能生存,硬著頭皮去學台語
才能接當時最火熱的本土劇

反觀

現在所謂高學歷的工作,反而是非常封閉性的職場環境
分工細,專業要求高,常常一作一個東西就變得只會那個
高工時又缺乏橫向學習的機會
那麼就形成對工作高依賴性,會變得除此之外,
別無其它謀生的才能,
這樣的職涯規劃其實猶如一場豪賭

賭這個產業的趨勢與未來,賭你的上司是否英明
賭自己在未來二十年都不會被景氣給影響 

但是當美國的失業率來到10%
當新聞報導出,博士生找不到工作時
是不是意謂著,工業時代的工作體系已經開始出現根本上的質變了呢?

我想每個人都不得不好好思考一個問題了

「那就是我努力的工作,真的能渡過未來二十年的景氣循環嗎? 」

「我的公司是否能一直在景氣的波動中,穩健的發展?」

若你發現你上班的唯一目的,僅是為了糊口,自己本身卻毫無成長時

這真的就一定要開始檢視,自己的職涯規劃是否合宜了! 

藝人的收入不穩定,所以得十八般武藝都要學

上班族的收入穩定,反而失去了居安思危的意識

台灣的大環境正在劇烈改變

對岸的白領階層,未來將是台灣白領階層的最大對手

面對這樣的快速變化

好好思考職涯的規劃,並充實自己,是我們每一個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tra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