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星期前,國際清算銀行研究主管 Claudio Borio 嚴詞警告 G20 領袖
不要「開車只顧看後視鏡,而不顧前方路況」,
意指金融官員們只注重於過去的風險,而對眼前的新危機視而不見。
更糟的是,在決策者極力達到金融穩定的同時,很有可能會造成下一波的危機。

在銀行業資產為政府債券充斥的當下,另一個危機隱然成形。
《金融時報》報導,現在幾乎所有的西方金融控管者皆以為,提防金融危機再度復辟的方法,
就是不要再讓銀行透過抵押債權證券(CDO)或是次級房貸債券來承擔風險
控管者開始敦促銀行,希望它們開始在資產表中納入較安全的工具,
如政府公債,因此 G20 控管者召集會議,與銀行們商討相關事宜,而這也是金融控管計畫的一部分。
就理論上來說,這是個正確的決定,畢竟去年讓金融業深陷谷底的原因,
就是CDO及其他不良資產大幅滑落,也無法交易,使得銀行面臨流動性危機。
相較之下,政府公債在最近的危機中,依舊保持著償付能力,事實上數十年來它都維質著償付能力。
於是,持有公債對銀行業來說看來相當安全。 不過,這樣蜂擁至政府公債的作為,是否會造成新的危機誕生,
畢竟政府債務水準已經飆升至昇平時期未曾得見的水準。西方世界的債務水平持續高升,
而政府對於縮小赤字也未做出承諾。 這並不代表違約的情勢會在短期內發生,事實上要發生公債違約不大可能,不過可以預見的昰,
許多國家會陷入大印鈔票以致通膨高升、貨幣貶值,進而侵蝕到債券
價值的境地。於是殖利率上升,伴隨的就是債券價格下滑,這樣的情勢在央行停止量化寬鬆計畫後將更為嚴重。 正如同 Borio 所說,開車只看後視鏡相當危險,無論下一個銀行危機是什麼,
絕不會是 CDO ,因此那些持有政府公債的銀行,應該保持謹慎的態度來避險,
以免往後債券價值大幅滑落避無可避。
摘自鉅亨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tra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