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擁有穩定的現金流量,這是一個絕佳的優勢
然而在現今的金融環境中,保險公司卻正面臨許多艱辛的挑戰
我的看法主要是有三個挑戰

1、低利率環境造成的利差損
2、投資失利造成資本減損
3、遺產稅降低後造成的節稅功能減少

下面是有關第一個挑戰的相關新聞

************************************************************************************************************************

世事確實難料 利差損地雷埋伏 保險業財務壓力升高

金管會魄力清理華山產險,市場正面肯定,也讓今(17)日金融股並未受到明顯衝擊,甚至開低走高,不過央行連續大降息,逼近零利率的環境,已讓保險業「利差損」風險防範難度加大,業內表示,利差損原本就是包袱,但零利率環境中,面臨長期風險貼水和流動性陷阱,再加上客戶逆選擇情況加劇,將是一顆不知道何時踩上的「地雷」。

 

保險業一向給人資金穩健形象,然而,去年金融海嘯襲擊,也讓保險業出現了大虧損。根據統計,全台灣23家壽險業者,總資產為新台幣 8.8兆元,但到去年10月底為止,淨值已從4000億元大跌90%,只剩631億元;因此,有壽險業推出了高於定存利率的保單來籌資,投資人在保單利率高於定存下,也趨之若鶩。

 

除了金融海嘯重挫保險業投資業務,後續央行連續降息,逼近零利率的環境也帶給保險業莫大壓力。業內指出,低利率能降低企業成本,看起來應是利多,但保險業卻是例外,尤其以前的保單預定利率都是固定6%,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時,保險業將面臨嚴重利差損。

 

保險公司資產總額絕大部分由「責任準備金」構成,在保險法的規定下,保險公司能將這些責任準備金拿去投資運用,或投資於不動產,或存於銀行生息,或購買公債庫券、股票、公司債等,用來「孳息」。如果實際投資運用「孳息率」高於計算責任準備金所採用的「預定利率」,就會產生「順差」,也就是保險公司的「利差益」,反之,就是「利差損」。

 

如果保險公司將資本放在銀行裡,當銀行降低利率低於預定利率,就會有損失產生,不過,保險公司可以用其他投資,來彌補利率損失。只是,現在環境不景氣,投資操作困難度升高,空有龐大資金,零利率時間拖長,產生「利率陷阱」,風險貼水程度升高,而且保戶逆選擇情況加劇,洞將越補越大。

 

目前統計預估,壽險業利差損超過1000億元以上。而據業內表示,利差損成為地雷,關鍵在於「到期時間」,如果過去有龐大保單,又是6%以上的高預定利率,一旦到期實現的利率太低,利差損過大,就可能成為保險公司財務地雷。日本很多保險公司,就是在零利率情況下,宣布倒閉

 

< 摘自鉅亨網 >

************************************************************************************************************************

第二個挑戰-----來自於投資帶來的資產減損

一個公司有沒有衍生商品的操作,我想是未來在投資股市時最需要注意的事
從之前中華電信避險外匯差一點造成大虧損( 後來很幸運的有機會平倉)
到現在華航從事原油避險,避到大虧7元的EPS( 淨值也才10元附近)

大家就知道衍生商品帶來的毀滅性傷害
保險公司目前有多少潛在的投資損失?
就如同目前全世界的銀行到底還有多少還沒有爆的虧損
這項因素將嚴重提升買進保險類股的潛在風險

第三個挑戰----遺產稅降低後造成的節稅功能減少

我想若不是偵探我本身對於金融產業的熟悉
可能也無法講出這個關鍵點

在國人已經普遍有保險觀念的情況下
一個人身上通常都有一個保單以上
要從賣基礎的保單來賺錢,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是不容易的
保險公司其實許多大額的保單是來自於節稅需求的保單
自從之前投資型保單避稅的功能被大減後
許多保險從業人員都非常有壓力
現在遺產稅調降的這麼多,對保險公司的影響值得觀察

保險公司現在賣出比定存利率高的保單
是因為他需要籌資,是不得不的行為
但是可以說是一個大賭注
萬一低利率時代要持續五年以上
我想許多保險公司不辦理私募或是現金增資
可能政府得抒困,才能維持保險公司的營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tra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