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新聞提供了我們未來四年台灣在政治與經濟的趨勢走向
大家先看看下面兩則新聞

平潭困局:政經分離走到盡頭

陸關稅不妙 面板雙虎挨重拳

從這兩個新聞與最近很火熱的美牛事件
其實都指向一件事
政治妥協與貿易生存
全球的貿易競爭我們與韓國相比已經處於相當落後的位置
與大國之間的政治妥協,是我們台灣不得不的選擇

從ECFA到美國TIFA,其實這影響的都是台灣的出口競爭力
其影響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東協10+1對台灣的衝擊
時至今日,目前東協貿易組織已是10+3 ( 中日韓 )
韓國過去幾年積極參與經貿協定已慢慢展現成果
搭配在關鍵零組件慢慢取得獨佔優勢
如 DRAM, AMOLED及更高品質的LCD
韓國的競爭力已經帶給台灣承重的壓力
因此政府急於跟美國簽TIFA是必然的

我一向沒有政黨的傾向,誰上來我就監督誰
然而美牛這件事,明確的說,我們沒有與美國談判的空間
開放美牛是一定需要的妥協,因為日韓都妥協了,由不得我們
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有配套措施,還有國人自己要留意食品安全
台灣在中國與美國兩大國之間求生存
需要非常的小心與謹慎
當然台灣想與美國有更緊密的貿易合作時
大陸對於台灣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動作
大陸不可能一昧的讓利而台灣沒有任何表示
當台灣當局不支持 平潭園區的發展計劃時
大陸馬上就可以用提高面板的關稅來懲罰台商
大陸積極在扶殖 LED、太陽能與LCD產業是明顯的
( 有趣的是,台灣的政治人物積極想與大陸靠攏也是相當明顯的 )
以商促統是既定方針,因此有很多層面是政治有關的
否則怎麼會有企業在選舉前公開支持92共識呢?
大陸的一舉一動,諸如提高基本工資到提高關稅
台灣的企業通常都是處於被動因應與不得不接受的局面
我想台灣企業在經營大陸這塊市場時,會有越來越大的政治風險
當政治一有擦搶走火,馬上就要面臨嚴峻的情勢變化
不過縱然如此,可以預見的是
未來台灣的產業受到中國的磁吸與牽制會越來越嚴重
製造業的空洞化不可能可以用觀光業與金融服務業來彌補
台灣要如何留在製造業,並加速製造業的產業結構提昇
是未來台灣四年最重要的課題
在這裡,我認為高階研發人材的流失是最值得政府注意的問題
日後有機會我會再專文談論這方面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tra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